2021年12月25日-27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承办,DataFountain数联众创、Segment思否、浙江大学、中科天玑协办的2021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顺利召开,大会同步举办2021 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CCF BDCI)高峰论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和开源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开源技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行之势。百余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学术及企业专家线上云聚,以“会议线下召开,论坛线上直播”的方式,围绕开源生态与数字化转型主题展开精彩讨论,旨在为全面推动大数据生态建设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提供“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的助力。
连续举办十四载,见证中国计算产业腾飞
作为大数据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行业会议,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已成功举办十五届,见证了大数据技术生态在中国的发展萌芽、突飞猛进和日趋完善。从2008年仅60余人参加的技术沙龙发展到当下数千人的技术盛宴,BDTC在很多座城市留下了智慧的足迹,也在很多人的心中播种了大数据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希望。
2021年,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再次集结业界与学界的顶级技术专家,围绕开源生态与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话题,思辨通达、以小见大,深入解析创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实践和应用落地,展望未来大数据及数字产业的发展前景。
(线下活动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主论坛:共话开源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
“开源”一词的核心,是“自由与分享”,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生生不息的开源生态。近年来,开源生态发展势头迅猛,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作、加快各行业数字化进程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伴随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日益深化和自主可控需求的不断凸显,信息技术创新和安全作为国家战略得以明确。国内代码托管和开源软件生态系统也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现状,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
CCF理事长梅宏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数据是当今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数据技术和产业也成为新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推手。本届大数据技术大会以‘开源生态和数字化转型’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共同讨论大数据和数字经济,探究开源生态完善思路,分享学术前沿和产业应用。CCF希望能够通过每年的大数据技术大会凝聚更多共识、团结更多力量,构建一个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为我们大数据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杜小勇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在当今数字时代,每个机构都在认真考虑数字化转型,技术也在回答如何用数字驱动方式来升级。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也始终秉持着多学科、跨领域融合的特点,依托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等品牌活动,与各个领域一道共同推动大数据技术与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杜小勇教授现场致辞
大会主席、CCF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黄宜华表示,本次大会经过前期半年多的筹备,围绕“开源生态与数字化转型”的主题,邀请了众多专家交流讨论,希望通过大会推动国内大数据技术、系统平台的研发和行业应用的发展,进而为推进大数据的产业发展进程做出贡献。
黄宜华教授现场致辞
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被认可,数据分析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大数据开源组件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发挥数据生产力提供了沃土,但纷繁复杂的理论和技术也对落地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多位专家和学者都在接下来的主题报告中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为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趋势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教授在《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技术及应用》主题演讲中指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新增数据中的绝大部分都将是时序大数据。在演讲中,陈院士从CPH三元空间切入,剖析了时序大数据的特征,阐述了时序大数据实时分析计算的发展历程、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的决策模型、平台架构和决策框架,并结合多个案例概览了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技术的产业应用情况。
PingCAP高级副总裁范若晗女士在《开源走向世界》的主题报告中提到,开源已成为国内技术行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通过PingCAP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可以看到开源不仅加速核心技术的自主发展,还建立起一个不分国界的桥梁,让世界了解、使用甚至直接参与到项目里面来,为产品构建起一个全球化的舞台,进行打磨迭代。同时,全球的视野也带给产品架构更加前瞻的输入,资源分离的设计在云基础硬件不断专业化和多元化进程中将会更加释放规模带来的威力。
范若晗现场报告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吴甘沙先生以《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迷思:场景,数据和破局》为主题发表演讲。以自动驾驶为例,从技术层面剖析了关键任务特性导致的几个难点,以终为始,推导出其既曲折通幽又必须长期坚持方向的技术突围路径——“长尾数据为王 快速迭代致胜”,接着讨论了自动驾驶提升可靠性和鲁棒性最重要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解决多样性数据获得以及减少数据依赖性、增强可解释性的问题,最后基于上述技术洞察,给出乘用车+商用车双轮驱动的商业化破局之路。
吴甘沙发表主题演讲
圆桌论坛以“开源生态与数字化转型思考”为主题,由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窦志成主持,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高级总监马艳军、PingCAP高级副总裁范若晗、华为计算开源大数据运营总监陈传杰、蚂蚁集团图平台负责人洪春涛共同参与其中。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开源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投入到开源平台的建设中来,但开源建设并不会损害公司的技术优势,因为越到技术站底层越需要更强大的生态来支撑,而通过开源能够更快地获取到更多用户,用户就能够不断反馈,进而加速整个技术的迭代和演进,这是一个汇聚生态的过程。
圆桌论坛
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高级总监马艳军在《AI开源开放加速产业智能化》主题报告中分享了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趋势,并介绍了AI开源开放的现状及其对产业智能化的加速作用。重点结合深度学习开放平台的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的实践,剖析开源开放平台建设的关键认知,分享开源生态构建的挑战和思考。
中原银行业务创新总监刘潇围绕《开放银行探索》的主题,从“国内外开放银行的业态”、“开放银行的发展趋势”、“开放银行应用的技术、AIoT、区块链、云原生、Serverless、 NFT”三个方面,对开放银行的探索进行了解读,并阐述了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
蚂蚁集团安全科技首席产品官陈继东在《安全科技开放让数字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报告中提到,十多年来,在业务场景迫切需求驱动下,蚂蚁安全科技经历了多次升级迭代。随着数字化在各行业的渗透,安全科技的开放是应对数字时代安全问题,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位的“必经之路”。响应生态协同的更高要求,蚂蚁安全科技也将不断升级其开放策略,致力于为中小商户数字化、中小银行和机构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全球数字化保驾护航。借此机会,也呼吁每一位从业者和研究者,为构建抵御“数字化”风险的关键能力携手同行,让数字生活更美好。
华为云与计算开源总经理堵俊平在主题演讲中结合国内外AI与数据领域前沿趋势洞察,介绍了以昇思MindSpore为代表的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通过打造AI领域的前沿特性,突破新算法,构建原生AI基础模型,加速科研创新并使能行业应用。与此同时,演讲还着重介绍了昇思MindSpore社区如何通过开源开放来汇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以及开源界的力量,来支持产业界开放创新。
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在《数据生产力技术与实践》主题演讲中,综合已有数据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并结合网易对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提出新的综合性数据生产力方法论,介绍其支撑技术体系的框架及特色,并介绍了支撑该体系的大数据开放式架构和关键技术进展。
科技改变生活,数据驱动未来
2021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印发的多个重要文件中,纷纷提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要求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计算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是支撑大数据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数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力统筹调度,补齐关键技术和产业短板,要创造良好的产业生态。而人才无疑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大会、大赛等方式聚焦关键领域,成为为数据产业发展培养和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软件开发的基石,“开源”正在成为全球数字科技创新的关键。在各行业都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开源比此前更迫切。相信随着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各行各业的开放合作,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我国大数据产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